教学动态

首页 > 教学动态 > 正文
首页 > 教学动态 > 正文

认知·认同·认领:哈尔滨华德学院把“大学第一课”搬进城市地标!

发布时间:2025-09-30 点击:

为使2025级新生深刻感知专业魅力、点燃职业理想、快速融入大学集体,9月22日至27日,汽车与建筑工程学院为土木工程与工程造价专业全体新生打造了一场以“认知·认同·认领”为主题的沉浸式认识实习。这堂别开生面的“大学第一课”,突破传统课堂边界,将教学现场延伸至城市地标与历史现场,以实地探访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引领新生完成从理论认知到情感认同的专业启蒙,为四年学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1.立体教科书:在行走中完成专业“认知”启蒙

本次实习精心遴选了五个代表性地点,串联成一部生动的“立体教科书”。

第一站:哈尔滨大剧院

同学们置身现代建筑艺术殿堂,感受流线型曲面混凝土与高科技钛合金板材的完美融合,了解BIM等智能建造技术的应用。前沿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职业向往。

第二站:哈尔滨市规划展览馆

在城市发展全景图前,同学们系统了解哈尔滨的历史文脉、建设现状与未来愿景,认识到土木工程与工程造价专业是描绘与塑造城市骨架的核心力量,增强了服务城市发展的责任感。

第三站:黑龙江省地质博物馆

从地上转入地下,丰富的地质标本与专业讲解揭示了岩土工程的奥秘与地基处理的重要性。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任何宏伟建筑的屹立都始于对脚下土地的深刻理解,感悟到基础科学的严谨与“铁人精神”。

第四站:中国亭园

沉浸于中国传统建筑的匠心独运之中,飞檐斗拱的精巧、雕梁画栋的华美、榫卯结构的智慧,无不展示古代工程师的卓越成就。这趟“穿越时空”的旅程,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

第五站:中东铁路哈尔滨松花江大桥

跨越百年历史的大桥,不仅是结构力学的典范,更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活教材。同学们触摸钢结构的力量与美感,职业使命感油然而生。

这五大标志性地点,共同构建了从宏观规划到微观技术、从历史根基到现代创新的完整认知链条。

2.模型实践:在协作中实现职业“认同”与“认领”

实习的最终阶段,是一场从“行走的教科书”到“手中的创造”的深度实践。各小组同学将连日来的所见所思,转化为具体的创作蓝图。他们运用CAD软件进行数字化建模,精准推敲结构;通过手绘图纸,勾勒设计理念与美学细节;最终亲自动手,将图纸上的线条变为生动的实体模型。这一从虚拟到现实、从概念到实物的完整过程,不仅是对专业基础技能的一次集中演练,更是对团队协作、项目管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综合考验。同学们在动手实践中巩固了“认知”,在分工合作中主动“认领”责任,最终在作品诞生的成就感里,深化了对专业的归属感与“认同”,完成了从观察者到参与者的关键转变。

3.改革创新:实践教学点亮大学“第一课”

本次认识实习是汽车与建筑工程学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成功实践。它打破了传统课堂的边界,将专业启蒙融入真实、鲜活的工程场景之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索欲。通过“实地考察→手绘构思→数字建模→实体搭建”的闭环设计,实现了理论感知与实践应用的无缝衔接,为学生后续的专业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和浓厚的情感基础。

副院长刘玉丁指出,土木工程是“塑造人类文明的基石”,工程造价是“掌控项目命脉的关键”,希望同学们通过亲眼所见、亲身所感,真正爱上专业,树立起为建设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的远大志向。

2025级土木工程与工程造价专业认识实习已圆满收官。这堂生动而深刻的“大学第一课”,如同一颗点燃专业热情的星火,一张描绘未来蓝图的草稿,必将指引着新生们在未来的学习道路上脚踏实地,砥砺前行,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工程建设人才。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片和文字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我站观点。本站将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