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之声王增壮| 从迷彩绿到华德蓝:他的成长答卷,关键词是“复合型人才”

发布时间:2025-03-24 点击:

“五公里负重跑、四百米障碍冲刺、单兵战术演练……”提起军营生活,王增壮的眼神瞬间亮了起来。这位2023级哈尔滨华德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升本学生,曾是工程防化第七十八旅的一员。如今,他光荣退役,成为哈尔滨华德学院的一名大学生,带着军旅色彩投入大学生活,他的青春正在全力加速中。

1、军营熔炉:热血淬炼初心,铁肩扛起担当

谈起参军初心,他坦言有3个“关键词”:“报效祖国、强健体魄、让父母安心”。“在部队,体能训练是‘入门券’。”王增壮笑着说,“但真正容易让人‘破防’的,是心理和思想上的挑战。”远离家乡的孤独感、节假日对亲人的思念,一度让他辗转难眠。然而,正是这种成长,让他学会了“左手握钢枪,右手攥责任”。部队的集体生活更让他深刻领悟到团队协作的意义:“一个人可以跑得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远。”

△ 王增壮在部队(一排左三)

最触动他的,是一次春节执勤任务。寒风刺骨的夜晚,他和战友们坚守岗位,远处的万家灯火与手中冰冷的钢枪形成鲜明对比。“那一刻突然懂了,‘岁月静好’背后总要有人负重前行。”这段经历不仅塑造了他坚韧的品格,更让他对“社会责任”有了具象化的理解:“穿上军装是保家卫国,脱下军装也要成为社会的‘螺丝钉’。”

2、选择华德:一场“家族口碑”与“未来筹码”的双向奔赴

从军营重返校园,王增壮的“择校逻辑”很实在:“家人推荐+就业率过硬”。他的姐夫和表姐都毕业于哈尔滨华德学院,“听说这里专业扎实,校企合作多,毕业生‘出厂即上岗’。”

△ 王增壮与战友(左三)

真正让他下定决心的,是华德学院的“三张王牌”:“师资力量强大”“就业支持精准对口”“校园文化强调实践”。”他坦言,华德的课程设置注重实操,“有种‘技能升级’的踏实感。”对于专升本的价值,他总结为“三重跳板”:“职业天花板更高了,考公考编有优势,还能补足专科阶段的理论短板。”他特别提到学校组织的专业竞赛和公益活动:“虽然还没拿过专业比赛奖项,但在日常学习中,发现部队培养的执行力和抗压能力,在团队项目中简直是‘外挂’!”

3、未来蓝图:迷彩底色+本科文凭=“复合型人才”新公式

“当兵时学会一句话:‘战术上勤奋,战略上清醒’。”王增壮将这句话沿用到了人生规划中。谈及未来,他目标明确:“考编优先,用‘军人专项政策’弯道超车!”在他看来,参军经历是“隐形简历”:“体能测试轻松过,应急处理能力强,这些在公务员考试里都是加分项。”而专升本学历则为他打开了更广阔的赛道:“以前只能做技术员,现在有机会竞聘管理岗,甚至参与更高端的项目研发。”

在校期间,王增壮依然用军队作风严格要求自己力争上游,并以优异的成绩和努力的学习态度获得了三等奖学金。他笑称自己是“跨界复合型人才”:“部队教会我吃苦耐劳,华德赋予我专业技能,这两者结合,就是我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学弟学妹,他送上“硬核建议”:“别把专升本当‘备胎’,它是人生二次选择的‘战略高地’!”

王增壮的故事,是无数退伍军人“转身再出发”的缩影。从军营到校园,从迷彩绿到华德蓝,他用行动诠释了何为“退役不褪色”,而哈尔滨华德学院,正以扎实的专业教育和务实的就业支持,为这些“最可爱的人”铺设通向星辰大海的轨道。在这里,每一份热血初心都能找到安放的土壤,每一次人生转型都能听见梦想拔节的声音。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片和文字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我站观点。本站将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