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美欣|考取211、双一流大学硕士研究生,她用四年时间为青春交上耀眼答卷

发布时间:2025-03-29 点击:

刘美欣,是哈尔滨华德学院数据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的2024届毕业生。去年夏天,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南昌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从普通本科到“211工程”“双一流”高校,刘美欣的求学之路是一场与自我的较量,也是一场温暖的奔赴。在这条路上,她以国家励志奖学金为注脚,以师友的鼓励为盾牌,在知识的旷野中拓印出自己的足迹。

锚定方向在求知中看清自己的坐标

大学四年,刘美欣的履历上写满笃定:多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级一等奖助学金、第十八届“挑战杯”黑龙江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赛优秀奖......但荣誉背后,她更珍视的是不断“校准方向”的过程。

“在华德,除了精彩的课堂教学,还有多种多样的学科竞赛和实习实训活动。在这里,我深刻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也看清了自己的不足,所以在大三下学期的时候,我决定考研,进一步提升自己。”出于对图书行业的热爱,刘美欣报考了南昌大学图书情报专业。跨专业考研,本就是一场冒险,而选择南昌大学——这所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更意味着要与全国顶尖学子同台竞技。

刘美欣大学期间获取的证书(部分)

“我知道很难,但我想试试。”刘美欣坦言,做出这个决定时,身边不乏质疑的声音。从工科转向信息管理,她必须从零开始学习《信息检索》《图书馆管理学》等全新课程。备考期间,她每天学习12小时以上,笔记摞起来足有半米高。“考研之路,漫长且充满艰辛,我每天沉浸在书海中,与时间赛跑,虽然那段经历已经过去,但它留给我的印象却是深刻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刘美欣以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出色的复试表现,成功上岸。这一纸录取通知书,不仅是对她能力的认可,更是对她勇气的嘉奖。

长路同行那些托住我的“隐形翅膀”

回忆起这段备考经历,刘美欣用“温暖”一词来概括。“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的辅导员魏明磊老师对我的支持与鼓励。考研的过程中,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也经常会感到迷茫和忐忑,魏老师经常鼓励我、为我加油打气,还贴心地为我讲解备考关键时间节点和复试技巧,缓解了我备考的焦虑。”

据刘美欣回忆,复试前需要准备很多个人材料,魏老师与室友们化身“远程后勤组”替她盖章、邮寄材料。“拆开快递看到一份份完整的材料时,我特别地感动,那一刻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在华德求学的四年里,这样的温暖时刻数不胜数。刘美欣说,这里的老师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同学们也总是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正是这样的校园氛围,让我在追梦路上始终充满力量。”

未来规划做信息时代的“知识导航员”

“图书情报不仅是管理书籍,更是优化知识的结构,让信息流动更高效。”谈及为何选择图书情报专业,刘美欣的目光中闪烁着热忱。刘美欣认为未来信息的边界会越来越模糊,而她想做那个搭桥的人。

“在研究生阶段,我将继续深耕数据挖掘与知识服务。考研教会我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如何与压力共处,如何在不确定中坚持做确定的事。我希望未来可以投身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推动智慧图书馆建设。我国仍有大量偏远地区缺乏优质知识资源,我希望用技术打破信息鸿沟,让每个人都能平等获取知识。”

刘美欣坚信,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图书情报专业人才将成为“知识航海图”的绘制者,而她的理想,就是让知识的灯塔照亮更多人的前行之路。

大学四年,刘美欣用细水长流的坚持完成华丽蜕变。她将求学视为“与时间赛跑”,却也在途中收获了时间的馈赠——那些不动声色的成长、那些悄然滋长的勇气,终将托举她走向更辽阔的天地。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片和文字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我站观点。本站将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