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华德学院美育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3-10-10 点击: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秉持“优势互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理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美育人”为指导,贯彻“互相学习、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携手共进”的原则。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20〕36号)和中共黑龙江省委办公厅、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黑政办发〔2021〕32号)要求,哈尔滨华德学院始终坚持贯彻落实美育教育工作,把“以美育人、文化育人”的思想贯穿全部教育教学工作中,结合我校实际工作,对2023年美育工作做如下报告:

一、组织机构

2023年哈尔滨华德学院美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教学副校长担任,教务处负责统筹安排美育相关工作,艺术与传媒学院负责全校的公共艺术课程及学院美育工作的具体落实。主要包括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的制订、师资的培训与考核等工作。为保证公共艺术选修课程的开设,进一步提高艺术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学校不断加强艺术专业教师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保证了公共艺术课程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

教务处严格按照专业课程的相关管理制度管理公共艺术课程,对艺术与传媒学院各项工作进行积极的指导和监督,从开展美育工作的计划、美育工作的具体实施、美育工作的落实、美育工作的完成效果等等方面对公共艺术教育活动做全面的规范,保证公共艺术教育有计划、有秩序地开展,提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览等文化艺术活动的质量。

二、工作保障

学校重视艺术教育经费的投入,不断改善艺术教育条件,确保艺术教育的基本需要,2023年投入40余万元作为美育工作经费,来保障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览正常开展。建设一支以专职艺术教师为主体、以兼职艺术教师为补充的公共艺术教师队伍。校图书馆为美育教学和科研配备有足够的图书影像等资料,满足全校师生学习、教学、科研需求。

三、课程建设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各专业教学计划,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设,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选修1门艺术类选修课并取得2个学分后方可毕业。

2023年秋季学习开出线下公共艺术课程1门,授课教师为艺术与传媒学院的梁辰,课程名称为《中国古建筑文化与鉴赏》,线上公共艺术课程9门。开设限定性选修课程包括:《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曲鉴赏》,开设对象为22级全体学生,总计2536人。公共艺术选修课的开设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参与性学习,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对美的欣赏,对美的发现。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升艺术文化素养,陶冶情操。

序号

课程名称

授课学时

授课方式

学分

人数

1

艺术导论

32

超星网课

2

134

2

音乐鉴赏

32

超星网课

2

439

3

美术鉴赏

32

超星网课

2

189

4

影视鉴赏

32

超星网课

2

1402

5

戏剧鉴赏

32

超星网课

2

130

6

戏曲鉴赏

32

超星网课

2

86

7

舞蹈鉴赏

32

超星网课

2

142

8

书法鉴赏

32

超星网课

2

156

9

走近大诗人

24

线上教学

1.5

181

10

艺术哲学:美是如何诞生的

24

线上教学

1.5

153

11

唐诗经典与中国文化传统

24

线上教学

1.5

200

12

《诗经》导读

24

线上教学

1.5

157

13

中西文化比较

24

线上教学

1.5

186

14

艺术美学

24

超星网课

1.5

215

15

江南史

24

超星网课

1.5

324

16

隋唐史

24

超星网课

1.5

504

17

红色旅游与文化传承

24

超星网课

1.5

200

18

社会心理学

24

超星网课

1.5

663


四、美育活动

1.馆校共建,美育进校园

2023年5月18日,由哈尔滨市文联哈尔滨华德学院主办,哈尔滨华德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哈尔滨市美术家协会哈尔滨画院承办,哈尔滨市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协办的“哈尔滨市文联、哈尔滨市美术家协会、哈尔滨画院公益活动——美育进校园”在我图书馆校举办。

活动将主题教育融入文艺文联和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联合工作的各领域、全过程。“文艺文联+高校教育”共建做好新时代的美育工作,把准“春风化雨”坐标,找准“以美育人”方位,突出需求导向、效果导向,全面加强学校美育建设,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以“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作为铸魂育人的重要举措,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作为社会美育的大课堂,哈尔滨画院、哈尔滨华德学院始终重视美育工作的改革研究和实践。双方不断润物细无声的美育模式,通过“文艺文联+高校教育”共建“美育基地”做好新时代的美育工作,实现公共艺术教育的职能优化。

哈尔滨文联党组成员、哈尔滨画院行政负责人肖伟,哈尔滨华德学院校长李长威共同签署共建美育基地合作协议。哈尔滨市文联党组书记孙建伟、哈尔滨华德学院党委书记、政府督导专员宋烨共同为哈尔滨画院、哈尔滨华德学院共建美育基地揭牌。

馆校将不断创新美育新模式,通过展览、研讨、讲座、实习实践、课堂建设等方式,互动互联、共建共享,打造“高起点、高标准、宽领域”的美育育人平台。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育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要求,以开放性、多元性、互动性的姿态共建美育大课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积极探索和生动实践。以丰富的资源、开放的课堂架起学校与画院的桥梁,打造画院公共教育与学校美育之间新的资源共享平台,建立画院与学校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公共艺术教育的职能优化。建设育人载体,融合理念,分享资源,创新传承,聚合力、创价值,调动和激活各方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的优势,把美育融入教育教学,切实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推动美育工作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哈尔滨华德学院始终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美育人”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加强和贯彻美育工作,坚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构建“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览”的“四轮驱动”美育实施体系。聚焦学科融合,促进全面发展,把美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教育各环节,通过发现美、欣赏美、认同美、践行美,启发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和创新创造力教育,探索“美育”与工、管、文、艺、经济学各学科高度融合的实践模式和策略。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灵,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不断完善课程和教材体系,全面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

2.课外活动

哈尔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哈尔滨红场美术馆、哈尔滨画院、哈尔滨市美术家协会主办,哈尔滨市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957艺术馆承办,哈尔滨华德学院、新晚报协办的《第七届“油画的力量”全国中青年油画邀请展》在红场美术馆展出。

“油画的力量”是哈尔滨市文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是“聚力七大都市传递文艺力量”系列活动之一。哈尔滨市美术家协会和艺术与传媒学院的专业教师为学生现场教学。师生共同听取艺术学博士、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青年艺委会主任、油画艺委会副秘书长、陕西省文联“百名青年文艺家”杨洋和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研修班教师、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仝紫云的现场讲座。

我校校团委通过积极组织和鼓励引导我校师生在黑龙江省第六届网络文化艺术节中上报了90项作品,获得了32项奖项。其中,刘信义老师指导的作品《跨越时空的对话》获得省级一等奖和国家级三等奖,音频类作品《生逢盛世 不负盛世》获得省级二等奖和国家级二等奖,入选国赛作品的数量再创新高。校团委指导学生参加黑龙江省第十四届优秀教育电视节目、原创廉洁文化微电影《在阳光下成长》作为黑龙江高校廉洁文化微电影微视频优秀作品在“学习强国”平台上展播,并进一步提升了我们学校的声誉。此外,校团委还推选了两名优秀演讲者参加全媒体思想培育引领活动《新时代好青年》,为我校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学生骨干和舞蹈团成员录制了《创建文明校园》创意广告系列视频,积极传达了我校的文明风尚。校团委指导全国活力社团“华德舞蹈团”完成女子群舞《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并在五四青年节当日于哈尔滨市共青团视频号展播。同时,校团委也为华德舞蹈团参加2022年度高校“活力社团”评比打造了良好的舞台,并取得了“全国活力社团”文化体育类全国第三名的好成绩。由校团委指导的华德舞蹈团举办的《等风来》舞蹈团专场汇演,向2023届毕业生表达了祝福。鼓励他们顺势而为,凭风而起。此次活动在中国教育在线、今日头条、新华网等多个平台上发布,展示了我校学生的才艺和创造力,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声誉和影响力。

校团委与团市委、市学联联合开展“哈尔滨市青年艺术沙龙”活动。此次活动校团委带领我校青年学生代表走进哈尔滨大剧院,与话剧主创演员进行了面对面交流。通过这次交流,我校学生不仅收获了宝贵的艺术知识和经验,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和力量。校团委通过聘请哈尔滨音乐学院男高音、青年讲师卢川担任我校石榴籽合唱团指导教师,为石榴籽合唱团带来了新的指导思路和艺术技巧。同时,校团委组织“石榴籽”合唱团首次录制《学习雷锋好榜样》歌曲视频,歌声在荧屏上亮相,用歌声弘扬雷锋精神,唱响时代主旋律。校团委鼓励引导各学院积极参加第十八届“挑战杯”黑龙江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经过各学院的遴选推荐和校赛综合评审等环节,共有40项学生作品拟推荐参加此次竞赛。这些作品既是学生们在实践中锻炼才干的成果,也展现了华德学子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校团委积极推动了学校各项文艺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同学们提供了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也为学校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哈尔滨华德学院作为团哈尔滨市委、市学联的承办单位,成功举办了纪念“一二 ·九”运动87周年“奋进新时代 青春向未来”哈尔滨市青少年线上文艺汇演。由校团委副书记刘信义同志担任总导演,从节目的策划、遴选到后期的剪辑、录制成片,校团委携学生骨干出色完成了这一任务。活动获得了社会的积极反响,并得到上级团组织的高度赞赏。

3.校园文化活动

哈尔滨华德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学术论坛品牌【艺道华德】“艺”代表艺术、技术、审美,“道”表示科学规律、规则、方法、道义、谈论等。【艺道华德】旨在通过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审美带动提高学校整体的美育工作传播,开展工、管、文、艺、经济学各学科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推动学校学术研究的发展,加深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围绕学术交流、学科创新、学科交叉等主题,全方位、多方面的开展活动。【艺道华德】学术论坛首场讲座专家,哈尔滨华德学院名誉院长、学科带头人,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原副院长、硕士生导师、设计学学科带头人,泰国西那瓦大学博士生导师张红松教授。题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传统建筑写生创作实录”的学术讲座。

哈尔滨华德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龙江文化特色,重视传承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传承、发展与创新的路径,积极探索搭建传承非遗文化新平台。

“非遗进校园哈尔滨华德学院系列活动是我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课程建设、科学研究、辐射带动、展示交流和传承实践的一个里程碑,对我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起到积极促进作用。高级工艺美术师、黑龙江省省大师、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项目赫哲族鱼皮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哈尔滨中青年专家,黑龙江省画院非遗研究院院长张林老师以《传承龙江非遗,弘扬民族文化》为题开展讲座,围绕黑龙江流域民族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赫哲族鱼皮文化保护、传承、发展、创新等内容的讲座从文化自信、文化传播角度,结合实际案例对非遗文化及赫哲族鱼皮技艺制作进行深入的解析,增进广大青年学生对非遗文化的认识和了解,让大家零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夯实民族文化自信,助力推动民族经典,拓宽学习空间,创建特色校园,提升文化品位和内涵,培育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哈尔滨华德学院非常重视文化育人,将立德树人作为我们办学的核心目标。为此,我校共青团工作紧紧围绕学校办学理念,将文化育人融入具有我们学校特色的系列活动中。校团委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旨在坚定青年学子拼搏奋进、矢志前行的信念。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广大学子的课余生活,校团委携学生干部组织开展了以“崇德精艺”——“青春接力 与你相约”为主题的第二十届社团文化节。这次文化节以在校学生为主体,积极组织在校学生参加,覆盖大一到大四的学生。共计有3000余名在校生参与其中,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深受在校生喜爱。另外,校团委开展了“2022-2023学年哈尔滨华德学院社团年度评审大会”,对我校五大类29个学生社团进行评估。通过这次评审大会,进一步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规范了社团管理,保证了学生第二课堂的顺利开展。为提高学生对防艾知识的了解,校团委在第35个世界艾滋病日组织学生骨干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多元化开展了防艾科普系列作品。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科学素养,也增强了他们的健康意识。校团委组织和引导学生骨干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多元化开展防艾科普系列作品,旨在提高同学们对艾滋病的认知和防护意识。这些作品充满创意,内容丰富,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向我校学生普及了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

在第二十八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校团委联合图书馆举办了哈尔滨华德学院第十届读书节,历时一个月共包含三行诗大赛、书签设计大赛、21天阅读打卡等十余项活动。这些活动共计吸引了2000余名学生参与其中,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的阅读兴趣。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我校广大学子的课余生活,也提高了我校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为了助力新时代大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积极响应上级团组织的号召,校团委组织学生骨干和舞蹈团成员录制了《创建文明校园》创意广告以及“青春战疫”系列视频。这些视频生动展现了我校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讲述了他们在疫情期间的努力和付出。经过上级团组织微信公众号的采用和转载,这些作品已经被更多人所关注和传播。其中,“青春战疫”系列视频还在极光新闻展播。

在黑龙江省第六届网络文化艺术节中,经过校团委的鼓励引导和广大青年学生的积极参与,我校共计上报90项作品,32项荣获奖项。其中,由我校团委刘信义老师指导的作品《跨越时空的对话》荣获省级一等奖,音频类作品《生逢盛世 不负盛世》荣获省级二等奖。这些优秀作品已经顺利上报国赛,入选数量再创历年新高。校团委组织申报的黑龙江省首届“田家炳杯”比赛作品也取得了巨大成功,共收获67项大奖。其中音乐与舞蹈类3项,美术类56项,戏剧与影视类3项,优秀指导教师5项。由我校团委刘信义老师指导的舞蹈类作品《花儿》、戏剧与影视类作品《跨越时空的对话》荣获省级二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证明了我校在艺术领域的实力。

华德舞蹈团作为我校的特色社团,一直以来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精湛的舞蹈技巧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喜爱和认可。舞蹈团成员创作的男子群舞《阿勒锦的日出》在黑龙江省首届“田家炳”杯省级舞蹈比赛中荣获二等奖,这也是同类院校首次获得该奖项。女子群舞《花儿》、《战地山花别样红》也荣获省级优秀奖。这些成绩的取得展示了我校舞蹈团成员的才华和努力。我校华德舞蹈团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录制了歌舞视频《中国红 幸福红》、《初心不变》,用深情向祖国表达了美好祝福。这两支作品被团市委公众号收录转发,并多次在团市委组织的会议中展播。这不仅让更多人欣赏到我校舞蹈团的创作才华,也向党的二十大献上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我校华德舞蹈团通过参加2022年度高校“活力社团”评比,事迹在省学联公众号展播,并获得了超过10000次的转载和点赞。这充分证明了我校舞蹈团在同行中的优秀地位和广大师生对我校文化育人工作的认可和支持。

4.党建+美育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哈尔滨华德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党总支师生共同走进哈尔滨党史纪念馆组织开展参观研学活动。哈尔滨党史纪念馆以1923年至1958年中国共产党在哈尔滨的发展历史为主线,现有历史图片近千幅,文物展品300余件,现为哈尔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基地。哈尔滨党史纪念馆中展出油画、雕塑等艺术品近百件,哈尔滨华德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党总支持续深入推进美育大课堂,在馆校共建基础上,将主题教育融入文艺文联和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联合工作的各领域、全过程。

哈尔滨华德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党总支将哈尔滨市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副主任、黑龙江美术家协会会员、哈尔滨油画学会理事母绍锋请进哈尔滨党史纪念馆内,现场为学生讲解油画的美学知识和创作的笔触、技法、色彩、比例、构图、空间和风格,以及透过大量的历史文物、油画和雕塑等艺术作用,共同追溯哈尔滨的“红色之路”,铭记红色历史,赓续红色血脉。

通过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进行艺术作品赏析等,用视觉语言给学生讲述哈尔滨的历史发展,结合哈尔滨地域文化和人文历史、先优模范事迹等,深刻体会了在哈尔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党带领哈尔滨人民团结奋斗,不断进取的历史事迹,运用美育传播教育学生、感染学生。

校团委开展的“以青春之名 喜迎党的二十大”主题系列活动。通过组织和引导同学们通过观看党的二十大开幕式,绘制主题手绘海报,以及进行“课前五分钟专题演讲”等系列活动,向党的二十大献上我校学子最诚挚的祝福和敬意。这些活动不仅激发了我校学生的爱国热情,也提高了我校学生对党的二十大的了解和认同。

5.艺术展览

哈尔滨华德学院在图书馆举办了师生赫哲族鱼皮创意设计作品展,展出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赫哲族鱼皮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林老师及哈尔滨华德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学生50余幅鱼皮画作品及服饰手工饰品,深度将学科专业与民族民俗文化、民间美术进行融合,每一幅作品都美观精巧、别具风韵,展现了传承大师和学生巧夺天工的技艺与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展示了赫哲鱼皮文化的独特魅力。哈尔滨华德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将持续在专业集群建设中构建艺媒赋能的“非遗+”学生、学校、社会全方位传承和传播的新格局。搭建活动平台,建设育人载体,使非遗育人实践有平台、有阵地、能落地、见实效。打造特色品牌教育,促进非遗成果转化,为龙江经济、文化的弘扬发展赋能。

为弘扬民族文化,增强当代大学生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推动非遗的传承与传播。哈尔滨华德学院在哈尔滨画院举办“传承非遗 艺媒赋能”作品展。展览共展出学生作品50余幅,作品全部出自于非遗传承人张林老师指导的哈尔滨华德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学生创作。学生将鱼皮文化中的图案纹样在艺术剪纸中进行有力诠释,作品题材围绕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开展设计创作,作品主题鲜明、细节生动,在形式内容和内涵上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作品展现学生对传统文化解读的同时也充分展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对艺术作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哈尔滨华德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龙江文化特色,重视传承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俗文化与地方文化产业乃至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通过艺术展览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五、主要亮点和特色

学校是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环境育人的功能。每年会定期组织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游,了解学校校园文化,营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浓厚的育人氛围。

(一)开设地域特色公共艺术课程《冰雪雕塑艺术》

我校结合龙江地域特色,围绕树立“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结合国家冬奥会、哈尔滨冰雪节等在冰雪雕塑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实践,以多种形式深入推进冰雪文化,引导学生感受龙江冰雪文化魅力的同时,培育美好心灵,把气候寒冷的自然劣势变成涵养性情的人文优势,也形成了我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特色。

(二)创建全方位“线上线下”宣传格局

线上联动运行官方微信、微博、视频号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宣传载体,开设专题推送;线下通过主题海报、华德报等形式增强文化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切实把握文化宣传的“时、度、效”,提高传统文化宣传质量水平,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宣传鼓舞学生、激励学生的作用。

(三)校园文化氛围浓郁

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对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积极汲取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从不同维度挖掘和丰富人才培养的内涵。作为哈尔滨最美大学之一,校园内山水相拥、四季如画,校区建有包括退役战斗机、运输机(空军赠送)、坦克、航天柱、思源广场、教育家纪念园、启峰山、问渠湖等多个国防教育现场教学区和文化育人景观,形成移步换景、馆园结合、研学融合的红色文化育人氛围,为学生提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感知元素,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让学生在春风化雨、耳濡目染中接受美的熏陶和感召。

(四)教赛结合,成果显著

近年来,结合竞赛从一年一度的“大广赛”和“学院奖”拓展到“米兰设计周高校师生作品展” 、“未来设计师”等。为避免参赛的盲目性,规定所有参赛项目必须统一上报学校方可参赛,同时做好合理的组织与分配。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片和文字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我站观点。本站将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