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动态

聚焦学科发展和申硕目标,哈尔滨华德学院受邀出席中国结构材料学术会议

发布时间:2025-03-25 点击:

2025年3月21日-23日,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主办的2025中国结构材料大会暨第十一届全国有色金属结构材料制备/加工及应用技术交流会在郑州市召开。本次会议汇聚了来自全国50余家单位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有色金属结构材料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应用。哈尔滨华德学院作为本次会议的协办单位,由智能制造工程学院朱斌海院长带队,吴士平教授、王艳副教授和李汶轩讲师一同参会,并在会议上进行了四项专题报告,展示了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创新成果。

在“院长论坛”环节,朱斌海院长以《面向现代化,打造卓越焊接工程师培养新高地》为题,分享了哈尔滨华德学院在焊接工程教育领域的改革实践。他强调将虚拟仿真、智能实训等现代化技术融入教学,构建“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培养体系,旨在培育兼具国际视野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该模式为高校工科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

会议上,吴士平教授围绕《机械波传输对ZL205A合金低压铸造凝固过程补缩的影响》展开报告,创新性提出“超声波辅助补缩工艺”。该技术通过优化机械波传输参数,显著提升ZL205A合金铸件的致密性与力学性能,为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的高端铸件生产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被专家誉为“铸造工艺优化的重要技术突破”。

王艳副教授针对《AI-Cu合金凝固特性及Al-Mg合金焊接接头性能》的研究,在热应力、线收缩和热裂纹分析方面,可能通过优化模型、动态监测和多尺度模拟提升了预测精度;深入探讨热裂纹形成机制并提出预防措施;综合多因素耦合分析,优化工艺参数。对材料科学和工程应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为相关领域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李汶轩讲师在报告中介绍了《基于Ni-Zn中间层的铝合金-钢电阻点焊技术》通过引入Ni-Zn中间层,成功突破了铝合金与钢异种材料连接的强度瓶颈,显著提高了接头的力学性能和可靠性。该研究为异种材料连接技术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得到了与会专家的认可,并有望在汽车、船舶等领域的轻量化设计中得到应用。

本次论坛中,哈尔滨华德学院团队与中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等多所高校及多家金属研究院所展开深度交流,进一步掌握了有色金属结构材料领域国际前沿动态,并达成多项合作意向。通过四项报告充分彰显学院在焊接技术与工程、铸造工艺和异种材料连接等领域的科研实力,进一步提升了学院的学术影响力。

此次会议为学院提供了展示研究成果、交流学术思想的平台,也为学院未来科研发展和教育改革指明方向。会上,朱斌海教授提出的焊接工程师培养模式,为学院工科教育改革提供重要参考,未来学院将进一步推动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育创新。同时,吴士平教授、王艳副教授和李汶轩讲师的研究成果应用价值高,学院未来将积极推动这些技术在工业领域的转化与应用。此外,通过本次会议,学院与多家单位建立联系,在有色金属结构材料领域开展联合攻关与技术突破。参会过程中,学院团队提升了学术影响力,为未来科研合作和技术转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学院将持续深耕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助力推动我国有色金属结构材料技术的发展。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片和文字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我站观点。本站将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