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彩褪去,笔锋再起!他们曾是边疆的哨兵、抗洪的人墙、反恐的利刃,如今在哈尔滨华德学院的课堂上,他们用军旅淬炼的执行力化身学习引擎,战术思维升级为创新算法。从钢枪到课本,从战场到职场,哈尔滨华德学院的专业育人平台为这些“硬核青年”注入了职业跃迁的新动力,而这群退伍不褪色的华德人,正以“战术级精度”书写人生第二战场。
我们推出“迷彩再出发”退伍军人专升本系列专题,不只为记录迷彩与校服的“跨界混搭”,更想传递一个信号:学历升级不是终点,而是战略高地;退役军人不是“转身离场”,而是换弹上膛。他们用军人的坚韧、匠人的专注,在智能制造的赛道上“重新瞄准”,最燃的成长,永远始于“归零,再出发”。
暴雨夜的人墙:迷彩青春里的“热血代码”
“洪水冲过来的时候,胸口被碎石砸得生疼,但没人松手——因为背后是老百姓的家。”提起抗洪抢险的经历,姜洪睿的嗓音陡然低沉。这位哈尔滨华德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升本学生,曾是武警辽宁总队机动支队的“铁血尖兵”。爷爷是抗美援朝老兵,父亲是消防员,“红色基因”早在他心里埋下种子。“小时候觉得军装帅,真穿上才知道,帅的是那份‘不退一步’的担当。”他笑着说。军营的“硬核日常”远不止训练:零下20℃的雪地战术匍匐、反恐演练中一秒拆解枪械……但最刻骨铭心的,是那个暴雨夜。
2021年,辽宁特大洪灾,姜洪睿和战友们用身体筑起人墙堵住决口。“水淹到脖子,泥沙灌进作战靴,但所有人都在吼号子。那一刻突然懂了,军人不是‘钢铁侠’,而是用血肉之躯编程的‘守护程序’。”这段经历让他对“责任”有了全新定义:“洪水能冲垮堤坝,但冲不垮一群人的信念。”
择校逻辑:华德,他的“技术兵工厂”
退伍后,姜洪睿的“战略转型”目标明确:“从扛沙袋到造机械,换个战场继续‘筑坝’。”对于专升本的意义,他打了个技术流比喻:“专科是‘手动挡’,本科就是‘自动驾驶’——学历升级直接解锁职业高速路。”
姜洪睿尤其看重华德的就业支持:“招聘会上,‘退役军人优先’的岗位多到花眼,我们退伍军人大有可为,这是我们的无上荣耀!”选择华德学院的理由,姜洪睿十分务实,他认为学校的机械专业对口部队技能,就业直通高端制造,他坦言,每当上实训课,自己都会学校实训室的精密仪器“点燃”:“以前拆枪练手速,现在拆发动机学精密加工,技能树直接点满!”
未来蓝图:给机械装上“军人操作系统”
“在部队学的是‘哪里有险情就往哪冲’,现在学的是‘怎么从源头阻断险情’。”姜洪睿的规划充满“理工男+老兵”的双重特质。如今,参军经历被他转化为“职业外挂”:抗压能力是“液压缓冲器”,团队协作堪比“齿轮咬合”,而华德的专业课则赋予他“CAD绘图手”和“3D建模眼”,让他原本就十分过硬的个人素质更加如虎添翼。
用军旅生涯锻造出坚韧的“合金骨架”,华德教育注入智慧的“控制系统”。从抗洪前线到智能制造,姜洪睿始终在破解同一道课题:如何用不同形态的“硬核”,守护心中的热土。对于同样站在人生转折点的战友,他甩出一句硬核宣言:“别怕‘跨界’!华德这种根正苗红的,专治‘技能单一恐惧症’。”当迷彩色融入机床的金属光泽,姜洪睿正用实力证明:最飒的青春,永远在守护与创造的双重赛道上疾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