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学院ACM-ICPC项目组

发布时间:2021-06-15 点击:

ACM-ICPC项目组起步于2008年首次参加ACM-ICPC黑龙江省级赛,2011年在学校整体统筹下,正式成立华德ACM-ICPC项目组,十余年来以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ICPC)、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CCPC)、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等专业类高水平竞赛为驱动,以赛促教、促学的成果丰硕。近三年先后取得有东北地区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二等奖、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黑龙江省高校一等奖、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二等奖等成绩。

项目组训练基地位于第六教学楼609室,面积80平方米,固定机位40个;在历年秋季招新期,合并使用其他机房,总容量保持在100个机位,高清投影设备、图书资料柜(架)齐全,为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和多样性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项目组已经形成风格明显的运作方式,并将项目组内部的选拔机制衍生为面向全校的编程竞赛体系,包括秋季的新生编程挑战赛和春季的程序设计竞赛。每年从一年级吸纳对计算机编程有浓厚兴趣和一定专长的同学进行专项训练,训练内容不仅覆盖本专业核心知识与技能,同时特别注意以问题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参训学生除了锻炼出较强的计算机编程技术能力,也养成了良好的创新思维,并通过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进一步磨练抗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升至三年级后,实验室内学生能够自主进行小型项目的创意和实现,或协助教师进行软件项目建设,创新实践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通过以竞赛为驱动的强化训练,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与综合素质均得到了显著提高,在毕业就业中展现出极大的优势,能够高成功率地通过专业技术岗位的面试、笔试,很多学生就职于北京、上海、杭州、大连等地的国内外知名IT企业,不仅待遇优厚,而且专业对口、职业发展顺利。

经过多年发展,我团队现已经形成系统的训练组织和参赛管理,欢迎更多热爱计算机科学的同学加入我们,共同夯基础、谋创新、得飞跃!


扩展阅读:

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International Collegiate Programming Contest,简称ACM-ICPC)是一个多层次的、团队式的编程比赛,通过构建软件程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检测学生在压力之下的执行能力。赛事由计算机协会[美国](Association of Computer Machines,简称ACM)资助,吸引了全球范围的众多高等学府,通过在各大洲区域竞赛(Regional Contest)的比拼,杰出队伍晋级参加全球总决赛(World Final)ACM-ICPC起步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是全球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的程序设计竞赛。每支参赛队伍由3名学生构成,在比赛现场共用一套计算机设备完成10道以上全英文描述的题目,在5小时内给出时间性能、空间性能均最佳的解决方案,全程机器评判,客观公正、实时打榜。因此,赛事对选手的学科专业基础、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外语阅读能力、抗压能力等有全面的要求。当前每年的参与者达到十数万人,遍布六大洲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的二千多所大学。ACM-ICPC1996年由上海大学引入中国大陆,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计算机竞赛。国内重点大学普遍设有ACM-ICPC专项集训队或开设有关课程,通过校赛、校际(省级)赛及省际赛等多层次竞赛,不仅为参与国际级赛事选送了优秀选手,在国际上展示中国大学生的专业能力,而且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全球知名企业都纷纷鼎力赞助国内的ACM-ICPC赛事并为选手开通就业绿色通道,此项赛事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检验可见一斑。

2015年,经过多年酝酿,在ACM-ICPC引入中国大陆20年之际,以创办中国自主的高水平国际性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为主旨的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ChineseCollegiate Programming Contest,简称CCPC)成功举办,竞赛形式与ACM-ICPC基本一致。华德ACM-ICPC项目组一如既往挑战自我,勇攀高峰,参与到CCPC各层次的年度竞赛当中。

2017年,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之下,ACM-ICPC项目组得以成功开辟新的竞赛项目——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Chinese College Computer Contest,简称CCCC),该竞赛下设四类竞赛,其中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面向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以算法分析和程序设计能力为核心,侧重参赛者创新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和由此反映的高校计算机专业教育水平,每支参赛队伍由10名学生组成、每所高校可派3支队伍。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片和文字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我站观点。本站将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