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这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音乐之城”,不仅孕育了中国最早的交响乐团,更承载着百年音乐文化的深厚积淀。在这片艺术的沃土上,哈尔滨华德学院始终秉承“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将美育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9月18日傍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高雅艺术进校园交响音乐会”在哈尔滨华德学院举行。 华灯初启,乐声渐起,哈尔滨神州爱乐乐团的艺术家们以精湛技艺,为全校师生带来一场震撼心灵的音乐盛宴。夕阳温柔,乐章华美,青春与古典在此刻交织,绘成一幅难忘的艺术图景。

第一篇章:抗战,阅兵——在音乐中重温民族记忆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以其雄壮豪迈的旋律,展现了人民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形象;《钢铁洪流进行曲》以现代交响语汇描绘了强军兴军的壮阔画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用音乐叙事讲述历史真理,旋律中饱含着人民群众对党的真挚情感;《黄河》选段则以磅礴的气势和深刻的情感内涵,再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 这些作品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第二篇章:世界经典——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


《燃情岁月》的旋律悠然响起,深情的音符如同时光低语,将生命中的热爱与梦想娓娓道来;《黑龙江波涛》以交响绘卷展现黑土地的辽阔与壮美,音乐如江水奔流,时而激昂,时而深沉;《天鹅湖》的经典旋律轻盈流淌,为秋夜校园蒙上一层优雅与梦幻。 这一篇章以无国界的艺术语言,让师生感受到经典作品跨越时空的永恒魅力。


第三篇章:红色经典——革命精神的当代回响



音乐会于第三篇章 抵达 情感的高峰。 华德学子与交响乐团联袂演绎《我和我的祖国》,深情的旋律诉说着中华儿女对祖国的赤子之心;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以陕北民歌素材为基础,描绘了革命根据地欣欣向荣的景象;《红珊瑚随想曲》和《红色娘子军组曲》则以丰富的音乐叙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音乐会在全场大合唱《歌唱祖国》中达到 最高潮 , 嘹亮的歌声,展现了华德师生对祖国的深切热爱与美好祝福。



华德学子说:
今天是我第一次现场聆听交响乐,我感到非常震撼。 印象最深刻的是《黄河》的磅礴旋律响起时,我仿佛看到了滔滔江水,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这种感受比任何书本教育都更加直观和深刻。
在哈尔滨这座音乐之城中学习生活,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熏陶。更难得的是学校直接把交响乐请进校园, 不出校门就能享受到这样高水平的艺术盛宴,真是太幸福了!
这场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高雅艺术进校园交响音乐会”让我倍感振奋,也备受鼓舞。夜幕中的体育场,星光与灯光交相辉映,乐声与掌声此起彼伏,构成了这个秋夜最动人的画面。 这样的校园生活,注定会成为我们大学生涯中最珍贵的记忆。

华灯渐隐,余音未绝。哈尔滨华德学院用一场交响盛宴,为学子们打开了通往艺术殿堂的大门。 跃动的音符化作秋风轻抚年轻的脸庞,璀璨的旋律点亮前行的道路。这场青春与交响的美好邂逅,必将成为每个人大学生涯中最珍贵的记忆,在“音乐之城”的乐章中,续写属于华德学子的动人旋律。美的旅程,永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