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至今,哈尔滨华德学院与西门子公司在校企共同开发课程、联合建设实验室、学生实习就业、开展面向企业技术培训、西门子产品认证师资培训、西门子产品技能认证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合作。2022年6月双方达成共识联合建设东北地区首家“西门子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华德-西门子智能制造产业学院 充分利用哈尔滨华德学院和西门子数字化工业集团资源,整合优势,按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的精神,将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建设成为面向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服务中国制造2025对智能制造人才需求,打造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成为智能制造产业高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摇篮。

合作企业介绍
作为世界500强企业,德国西门子公司在全球智能制造工程领域占据领先地位。自1872年进入中国,150余年来以创新的技术、卓越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坚持不懈地对中国的发展提供全面支持,并以出众的品质和令人信赖的可靠性、领先的技术成就、不懈的创新追求,确立了在中国市场的领先地位。

合作模式
华德-西门子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是由哈尔滨华德学院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双方共同探索的全新校企合作成果,培养面向中国制造2025、满足智能制造产业需求的工程师。1. 坚持“多元、融合、开放、共享”的共建理念,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全面合作,共同探索校企“产学研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创新型、复合型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2. 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共建原则,共同推进企业与学校的全面技术合作,形成专业,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努力实现“校企合作,产学共赢”。

课程体系设置
华德-西门子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开设人机界面技能实训、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实训、自动化生产线技能实训、智能仪器仪表设计实训、数字化工厂综合实训、智能制造装备系统集成课程设计、SolidWorks实训等12门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进一步整合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验实践课,形成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应用型课程群或课程模块。
成果与特色
在数字化时代的大背景下,学院不懈探索新的专业方向,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相互融合,培养服务于智能制造生产过程的复合型人才,为未来的数字化工厂提供所需的人力支撑。

人才培养模式
华德-西门子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创新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智能制造行业企业需求和提高职业能力为导向,学校以学生学习能力持续改善为主线,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资源、实施培养过程、评价培养质量,对人才毕业要求、 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业考核评价方法等进行重构,企业在此过程中提供西门子产品相关的技术支持。
产业资源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引领行业发展,拥有针对众多行业领域的各类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可有效为产业学院的各类资深专家、技术骨干和管理专家与学校专职教师提供西门子行业经验和西门子产品相关的技术支持。
实训设置
华德-西门子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共有五间现代化实验室,包含“智能制造竞赛实训室” 、 “智能制造装备实验室” 、 “全生命周期产品数据管理实验室”、“数字化工厂设计与仿真实验室”、“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工艺仿真实验室”。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进一步整合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验实践课,形成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应用型课程群或课程模块。

以产业学院所服务的行业企业需求进行课程改革、优化课程结构;实现以企业生产真实项目为课程内容开展项目式教学、以生产现场为课堂进行实地教学、以行业竞赛和职业资格认证开展实践教学等教学模式的改革。企业则通过其优质的工程师团队提供西门子产品相关的技术支持和行业经验分享。
亮点资源
华德-西门子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打造东北首个覆盖数字化工厂五层架构产教融合创新中心,即覆盖数字化工厂企业层、管理层、操作层、控制层、现场层。
师资力量

计京鸿 教授 智能制造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主任
所获荣誉: 2018年指导学生参加第五界“台达杯”高校自动化设计大赛获全国一等奖; 2020年指导学生参加第二十二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获全国三等奖;2021年指导学生参加第十二届“蓝桥杯”黑龙江赛区单片机设计与开发大学组获二等奖;2021年第十二届蓝桥杯优秀指导教师;2019年获哈尔滨华德学院师德先进个人;作为主持人结题黑龙江省教育厅2个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基于微课的项目式翻转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作为第1发明人完成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电气工程用线缆保护设备”;作为副主编编写《数字电子技术及应用》。

曾凡菊 副教授 智能制造工程学院教师党支部书记,智能制造与机械电子工程系副主任
研究方向:机电系统智能控制,智能制造装备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
主要成果和荣誉:主持并参与省级科学规划项目2项;主持校级教学项目2项;主持校级思政项目1项;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著作、教材共6部;参与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2018年获评学校创新创业优秀指导教师1次;获评学校教学优奖三等奖2次。指导本科生参加创新创业类竞赛获国家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多项,并多次获得优秀指导教师荣誉。

朱彦彦 副教授 智能制造与机械电子工程系教师
研究方向:电气工程,智能制造控制方向
主要成果和荣誉: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参与省级项目2项;参与校级项目2项;出版教材2部;实用新型专利2项;参与计算机软著1项;全国仿真创新应用大赛获得省级三等奖。
产业覆盖
华德-西门子智能制造产业学院覆盖学校智能制造工程、机器人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等10余个本科专业。华德-西门子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将引入行业内优秀企业经验,吸引企业加入多元化办学,将创新中心打造成为面向东北、辐射全国,融“产学研创用”一体的国内一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产教融合基地。
(1)达到区域内高等教育领域同类专业的领先水平,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取得较大突破,对区域内高等院校同类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2)对专业群的示范拉动作用得到明显体现,专业群各专业实力得到极大增强,专业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专业群各专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从根本上为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奠定基础。
(3)建成适合工学结合进行校内生产性实习的实训基地。
(4)形成区域内自动化技术方面的人才培训基地,在保证教学的同时,可以扩大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规模,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5)为区域内工业控制网络、运动控制、数字化工业软件、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学生提供实训场地和教学服务,同时可以为各个院校进行师资培养,推进区域内高等教育的发展。
(6)对外开展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推动区域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