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华德

【人民网】大国工匠的淬炼|让青春在焊花中熠熠闪光

发布时间:2025-07-14 点击:

在2025年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的璀璨灯光下,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焊接培训教师孙鹏的身影挺拔而瞩目——他用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飞溅的焊花,在钢铁的乐章中谱写出从哈尔滨华德学院学子到大国工匠的壮丽诗篇。 日前,他的故事登上人民网专题报道,成为新时代青年投身制造强国伟业、以匠心焊铸中国梦的时代缩影。

熔炉淬火:华德沃土铸就钢铁脊梁

孙鹏的工匠之路,始于哈尔滨华德学院那片崇尚“真刀真枪练本事 ” 的实践沃土。“焊接车间就是我们的第二课堂 ” 他深情回忆道。学校为焊接学子锻造了坚实起点:校内200余间配备先进设备的实验室与模拟车间构筑了技术摇篮;一支经验丰富的“双师型 ” 教师队伍,将书本理论与实操技艺无缝衔接,手把手教授如何精准调参数、稳定控手法;而校外与吉利、西门子等全球500强企业共建的实训基地,则成为检验学习成果、对接产业前沿的试炼场。

△ 孙鹏获得2025年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

“秘诀没有捷径,就是别怕油污汗水,多泡在车间里。 ” 孙鹏坦言,正是母校提供 的“硬核 ” 平台—— 充足的设备、真实的场景、严苛的要求,让他在无数次的引弧、熔池观察与焊缝成形中,将技艺锤炼得炉火纯青。 那些在校期间积极参与各类专业竞赛的经历,更磨砺了他临场应变与追求卓越的意志。这段扎根实践的求学岁月,如同钢铁在熔炉中的初次淬火,为他日后托举“国之重器 ” 锻造了最坚实的底座。

焊枪问鼎:攻坚“重器 ” 闪耀工匠荣光

从华德校园踏入哈尔滨锅炉厂这片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重镇,孙鹏迅速投身于国家重大项目的熔炉之中。十年间,他参与制造的“国之重器 ” 项目,无一不是时间与技术的双重挑战。在这里,他深刻体会到焊接工艺评定环节的极致严苛——技术标准之高、工序把控之密、检验流程之细,甚至远超产品实际制造过程。尤其是一些关键核心部件,对焊接技术的要求几近极限,焊缝的力学性能指标常常成为横亘在项目推进前的险峰。

“每一个参数都是责任,每一道焊缝都是承诺。 ” 面对挑战,孙鹏与团队化身攻坚尖兵。无数个日夜,他们扎进技术难题,反复推演、设计试验方案,在火花飞溅中验证、记录、比对、优化。温度、速度、角度、材料匹配...每一个变量的细微调整都凝聚着心血与智慧。当无数次的失败最终凝结成完美达标的焊缝,当承载着“中国制造 ” 荣光的铭牌被稳稳焊接在国之重器上,那份自豪感无与伦比。“是华德赋予我‘手稳心更稳’的过硬本领 ” 孙鹏由衷感慨,“让我能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用焊枪‘焊’卫质量,站稳脚跟。 ” 黑龙江省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的桂冠、“嘉克杯 ” 国际焊接大赛的奖牌、连续两届“全省青年岗位能手 ” 的称号,直至熠熠生辉的省五一劳动奖章,正是这十年如一日匠心坚守、勇攀高峰的铿锵回响。

星火燎原:匠心传承点亮制造未来

在孙鹏看来,工匠精神的精髓凝结于“三心 ” ——对待毫厘的细心、面对枯燥的耐心、关乎质量的责任心。“焊接技术的养成,是千万次重复后的熟能生巧,是永无止境的学习精进。 ” 他强调,这不仅是个人的修行,更是为了不负国家智能制造飞速发展的时代重托。

如今,作为哈锅的焊接培训教师,孙鹏将“传承 ” 视为自己新的使命。他深知,正如当年华德的老师将技艺倾囊相授成就了今天的他,他也必须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在培训车间里,他毫无保留地将从母校习得的精湛技艺、在重大项目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在赛场上磨砺出的实战心得,传递给年轻的焊工们。“焊接专业,是真正能挺起中国制造的‘金饭碗’! ” 他常对学员和母校的学弟学妹们如此强调。

从哈尔滨华德学院的实训车间到哈尔滨锅炉厂承载国家使命的制造一线,孙鹏手中的焊枪始终精准地对准时代的需求与挑战。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的光芒,不仅铭刻着一位大国工匠的至高荣光,更清晰地映照出一条中国特色产教深度融合锻造卓越人才的典范路径——当教育之“火 ” 精准点燃技能之“钢 ” ,当个人奋斗深度融入国家发展洪流,中国制造的钢铁脊梁便在千锤百炼中淬炼得愈发坚韧挺拔,闪耀世界。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片和文字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我站观点。本站将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回到顶部